Featured image for article "与IoTeX CEO Raullen Chai一起让世界变得更美好" from IoTeX Blogs

与IoTeX CEO Raullen Chai一起让世界变得更美好

作为构建去中心化世界与现实世界中间层的项目,IoTeX的发展实际上塑造了整个行业,包括DePIN等术语的衍生。

IoTeX Blogs

TechFlow:Sunny IoTeX:Raullen Chai

原文链接

“我们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:DePIN和分布式技术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。”——IoTeX CEO Raullen Chai


说到去中心化硬件基础设施,你可能会想到Elon Musk的Starlink,它旨在通过大量在低地轨道(LEO)运行的小卫星提供互联网接入,而不是依赖大型集中式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(ISP)及其基础设施。如果一颗卫星出现问题,其他卫星可以接管其功能。这与更集中化的网络不同,后者在主要枢纽出现故障时会导致大量用户服务中断。Starlink实现了通信基础设施的物理去中心化,但网络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属于单一实体SpaceX。


那么,是否存在一种情况,既实现1.硬件基础设施的物理去中心化,如通信设施,又能实现2.网络所有权和控制权?在理想状态下,既能解决单点故障,也能解决信任问题,用户作为所有者也能分享共享网络的经济成功。Raullen,前Uber加密研究部门负责人及Google总部技术负责人,认为区块链与物理去中心化的结合是实现这一理想的途径,是能够真正带来更好生活的技术。“如果DePIN网络成功,将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。


自2017年以来,Raullen和他的联合创始人一直致力于这一愿景,不懈努力构建IoTeX。未来,当机器人能够替代人类重复劳动,普遍基本收入(UBI)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成本,每个人都能维护和建设支持地面通信、能源和数据运营的去中心化基础设施,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有意义的工作和价值,那将是DePIN与人类生活微妙连接的时刻。


在访谈中,Raullen分享了IoTeX多年来在探索发展策略中的试错经验,以及与其他领先企业共同定义行业方向的努力。作为构建去中心化世界与现实世界中间层的项目,IoTeX的发展实际上塑造了整个行业,包括DePIN等术语的衍生。

与IoTeX共同展开DePIN之旅

TechFlow:请您介绍一下IoTeX的发展历程,包括过去、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?


Raullen:IoTeX其实是一个老项目。2017年底,我、Jing和来自Facebook的Qevan三位联合创始人共同创立了IoTeX。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从技术层面构建物联网区块链,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将加密货币连接到现实世界。我们意识到,如果加密货币要真正成为主流技术,就需要建立与现实世界的接口。因此,我们致力于构建这个接口,实现加密货币与现实世界的无缝连接。


2018年初,IoTeX成功从当时顶级风险投资机构筹集了3000万美元。随后,我们组建团队,撰写白皮书和愿景,开始构建我们的Layer1区块链。


当时,IoTeX与区块链结合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,因此我们决定从最基础的区块链开始。我们选择Layer1,因为该领域相对成熟,被视为构建整个区块链基础的基石。


在2017至2019年间,我们专注于开发基于POS的EVM公链Layer1。该链开发完成后,孕育了约两百个DeFi和NFT项目。


2020年,我们开始认真考虑如何结合区块链与物联网(IoT)。因为IOTA早先提出了这一概念,但在微支付方面遇到问题。于是我们决定重新审视物联网与区块链的结合方式,进行了两个垂直实验以寻找更优方案。


第一个实验关注物联网与区块链在隐私方面的结合。我们意识到设备产生的数据可以通过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身份(DID)归用户所有,并在未来实现货币化。于是,我们推出了智能家居摄像头产品Ucam,完全结合自有区块链,允许用户拥有摄像头捕获的所有数据。


但推向市场后,反响平平。


我们发现,尤其是普通用户,更关心摄像头的成本。对他们来说,花40美元和50美元买摄像头差别很大。因此,隐私保护对这些用户吸引力不大。例如,40美元的摄像头加上隐私保护要50美元,他们可能觉得额外10美元不值得。
因此,尽管该摄像头实验卖出了数万台,但并非我们的主营业务。但实验表明,至少目前,隐私保护并非物联网用户的主要关注点


随后,我们启动第二个实验,推出名为“Pebble Tracker”的产品。这是一款非常小型的开源硬件GPS追踪器,附带速度、方向、空气质量、湿度、光照等多种传感器。


我们承诺该追踪器可用于DePIN及代币挖矿,并将其放在美国最大的硬件众筹平台CrowdSupply上。


仅两周内,售出2000台,收入20万美元。实际上,钱不是我们的主要关注点,但这给了我们重要洞察:用户真正关心的是通过购买设备贡献数据,并获得挖矿回报。


被动收入的概念对用户非常有吸引力。


当时,Helium也表现出色,销售设备构建LoraWAN网络。还有Borderless的Hi-Fi和Multicoin的Proof of Physical Word等公司提出类似理念。


我们认为这一概念应称为“MachineFi”,即“Machine”提供实用性,结合DeFi(分布式金融)系统。如今业界普遍将DePIN定义为MachineFi。


这为我们未来几年的工作奠定了基础,我们持续沿此方向前进。


TechFlow:当时DePIN领域,MachineFi技术存在哪些痛点?


Raullen:我们调研了许多DePIN项目,发现存在诸多痛点,因为DePIN不同于DeFi。


DeFi相对简单。开发者,即使是初级,也能fork Compound或Uniswap合约,做些修改,做前端,快速上线项目,创新层出不穷。


但DePIN情况复杂。需要硬件设备、通信技术、区块链、移动应用等,门槛高。除非筹集大量资金,组建强大团队,否则难以打造满意项目。


因此,关键缺失环节是如何让数据进入系统并计算后生成证明。该证明可提交给智能合约,促使合约执行操作,如奖励代币或NFT。


这一环节严重缺乏。于是我们决定构建基础设施Infra,协助DePIN开发者。若他们成功,我们也将成功。这是我的思考。


2021年起,我们启动了W3bStream项目开发。


目前,W3bStream已与数十个DePIN项目合作,提供基础设施支持,助力其成功与扩展。这是IoTeX过去、现在及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

未来,我们希望W3bStream成为整个行业的标准。


目前涉足DePIN的项目不多,约二三十至五十个。但我们希望做好工作,未来涌现数百个类似DePIN项目。

DePIN赛道的理想、现状与用户获取策略

TechFlow:多数人对DePIN概念不熟悉,缺乏alpha激励,少有人深入了解IoTeX。为何选择创办高门槛的DePIN项目?作为行业先驱,遇到哪些困难?


Raullen:我和两位联合创始人的目标是做改变世界的事。我们想让世界更美好:DePIN和分布式技术可能是很好的切入点。


若能真正实现分布式Uber、Airbnb或分布式5G网络等机器网络,让人们生活更幸福,将意义非凡。比如打车成本降50%;租房用手机成本也降50%。


我在Uber的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其高开销原因,主要是优化司机与乘客匹配、路线规划和风险控制等。


再如电信公司,需建设5G基站并派人维护,成本巨大,但这部分成本可摊到每个人头上。


若个人能承担5G基站运维,将有强烈动力做好,因为赚的钱全归自己。这种低成本高效模式更合理配置资源,减少浪费,消费者享受更优惠价格。


若DePIN网络成功,将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。


我认为从公共视角看,DePIN是共享经济2.0,是共享经济更彻底的改革。


TechFlow:回归现实,目前有多少DePIN硬件厂商积极投入?


Raullen:DePIN行业市场架构如下:

  1. 首先有需求,如5G技术、储能或太阳能板等。
  2. 然后DePIN项目介入,通过代币等方式匹配供需。例如你有太阳能板发电,我需要电力,匹配机制连接我们。
  3. 第三方供应商加入,推出或生产太阳能板等硬件。
  4. 可能还有第四方,专门做硬件销售。

这是常见模式。


TechFlow:目前需求端面临挑战,许多人未接触过加密货币,基础设施滞后,智能钱包不够智能。


Raullen:其实不用过于担心。我用比喻,Crypto就像锂电池中的锂。开特斯拉时,你不必了解锂电池内部,只需开车,没电了充电,充满继续开车。


我认为DePIN最终可能以这种形式呈现,埋藏在整个技术栈某层。大多数普通用户可能根本无需感知中间层。


就像买电费,普通用户不懂Crypto,只需每月付少量电费,感知到的是电费更便宜。


无需了解代币运作,也不关心发行方,这对普通用户无关紧要。
这种设计有利于推广普及DePIN产业,简化用户感知和交互,使过程更友好易用。


TechFlow:目前去中心化IT基础设施最成熟的是?


Raullen:我认为DePIN行业中,IoTeX和Helium是较先进代表,但定位不同。Helium专注垂直领域,打造LoRaWAN网络,覆盖广但速度慢,无法满足智能手机需求。


其在农业和工业等领域有应用,部署约几十万设备,主要在美国和中国,但需求端发展不足,终端用户需求不足,导致失败。


后来转向第二项目5G。5G用户多,需求端挑战少,但供应端仍面临5G基站建设难题,设备需安装在屋顶并连接高速网络。


相比之下,我们与Helium理念不同。他们重视无线连接深耕。
我个人认为应更关注基础设施建设,降低开发者门槛,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,尝试不同赛道和想法,最终催生颠覆性创新。


如今难以预测未来创新形态,就像智能合约诞生前,难想象其应用于DeFi、预测市场等。创新会出现,我们能做的是降低创新门槛。DeFi是好例子,全球或有数万乃至数十万DeFi应用,良莠不齐,但基数大,优质项目会涌现。


DePIN行业问题是基数太小,只有七八十个项目,难涌现特别成功项目。我们目标是推动行业发展,促使更多创新出现。


TechFlow:IoTeX最佳合作方式?


Raullen:我们的Infra已有第一版,基本完善。现更多与开发者互动,沟通DePIN领域建设者、创始人、创业者。


我们讨论许多问题,如他们对Infra的意见建议、需求、痛点、如何帮助、是否需新增功能等。
这种互动帮助我们更好理解需求,也助他们更好利用Infra,保障项目顺利运行。


通过与开发者沟通,我们持续优化Infra以满足需求。希望激励更多开发者参与,推动DePIN行业更好发展。


目标是为开发者提供优质平台,助其轻松构建和推进项目,促进行业繁荣。


TechFlow:需要“临界点”让更多人了解DePIN。目前有哪些去中心化硬件产品可为用户产生被动收入?


Raullen:目前有不少项目,涵盖不同赛道,包括传统服务器存储网络和GPU网络项目。
还有传感器网络项目,如提供本地气象数据采集服务,用户可在自家后院放置设备,收集本地气象数据并实现数据货币化。


还有DIMO,收集车辆数据后实现数据货币化。还有处理敏感数据的项目,如Dashcam,工作时绘制街景模式,收集视图信息并向用户展示地址数据,也是应用点。


此外,还有无线连接项目,如Helium Wifi Maps和提供GPS校正服务的公司。


GPS校正服务是较小众但有意义市场,解决GPS信号接收卫星信号后可能不准的问题,尤其阴天、黄昏时信号折射反射。公司在建筑屋顶设基站,校正GPS信号,使手机通过补偿信号获得更准确定位,确实是有趣的应用领域。


TechFlow:从项目角度,IoTeX如何帮助其从Web 2.5项目转型为Web3?许多项目仍用集中式服务器构建产品,Web3风投合作伙伴常问如何去中心化。


Raullen:你提的问题很有趣。与许多项目方沟通时,我们也注意到类似情况。


中间层在系统架构中至关重要:连接众多设备或数据并进行计算。因数据无法直接上链,需要中间层计算,得出结果,如Helium的Proof of Coverage(POC)或DIMO的车辆行驶路线等。计算结果最终上链,触发代币或NFT动作。


区块链项目初期,搭建简单集中式中间件可行,主要验证概念(POC)和构建原型。但项目想推向市场、展示给投资人、代币持有者和更多用户时,中间件成瓶颈。没人会完全信任中间件计算结果。


为何相信中间计算结果正确?是否有偏差?此时透明度、去中心化和可靠性极为重要。


因此我们认为W3bStream在此领域作用重大。我们确保中间计算过程透明、可靠、去中心化,帮助项目方解决问题,使其计算逻辑更好应用。

ZK在DePIN中的重要性

TechFlow:DePIN使用了一些ZK技术,您如何看待ZK的作用?


Raullen:项目中执行链下计算本身不难,写程序即可。但难点是生成零知识证明(ZK证明),连同计算结果提交给智能合约。合约需验证计算结果与声明一致。这过程复杂。


关键是确保计算透明和可验证,因为区块链信任基于可验证性。若智能合约能验证计算正确且无作弊篡改,系统可靠性才被投资人、代币持有者和用户认可。


确保链下计算透明可验证是重要任务,正是W3bStream项目目标。我们致力于构建可信中间件,确保链下计算过程透明、安全、可靠,为项目方提供更好支持,推动计算逻辑广泛应用。


TechFlow:在基础DePIN赛道,您如何看待ZK在隐私方面的应用?


Raullen:
Vitalik Buterin近期发表文章,提出以太坊三大战略方向:账户抽象(AA)、隐私和技术演进。

各方向各有意图。


AA旨在更好吸引用户,尤其机构,因为机构认证方式与普通用户登录差异大,AA旨在监管这些认证。


隐私方向关注如何保护以太坊链上资金隐私。就像大银行存款,不希望所有人看到资金流动。


所以,我认为隐私方向短期内难以实现,尤其在监管压力下。但长期看隐私方向价值全面。但实现隐私面临诸多挑战,有些项目需自定义智能合约语言编写ZK合约。


第三方向Layer 2,主要关注如何使用资金,如在Layer 2上做DePIN、DeFi或游戏。我认为以太坊逻辑是根据资金TVL(锁仓总值)规划发展方向。

去中心化AI的局限性

TechFlow:Web3和AI创业者认为效率至关重要,但当前去中心化存储体验不佳。您如何看待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结合提升应用效率?


Raullen:DePIN中有一个小分支,关注去中心化计算,如去中心化GPU网络和存储等。


我认为AI,尤其模型训练或推理,推理计算需求较少,但模型训练非常复杂。


真正需要大量GPU算力的是训练阶段,尤其是预训练阶段。该阶段不仅算力需求大,还需高带宽和GPU间通信。


实现此类去中心化网络难度大。想象你家有GPU,别人家也有,二者通信很慢。但一些应用可行,如大模型预训练后做微调和部署小模型。


TechFlow:那么DePIN不适合需自建大模型的应用?


Raullen:我认为目前很难。例如用去中心化GPU构建ChatGPT类模型,非常困难,且成本未必低于AWS。

数据=DePIN服务AI的切入点

TechFlow:您认为DePIN在AI与加密结合中扮演何角色?


Raullen:数据、算力和能源都是DePIN可服务AI的领域,AI也能服务DePIN。


但DePIN服务AI,相较算力,数据是很好的切入点。加密和Web3擅长众筹,如众筹数据、资金等。


若AI模型需特定数据,如某车型发动机转速等,非常具体的数据需求,可交由DePIN网络完成,再反馈给AI模型训练。


相比之下,去中心化算力问题更复杂。


TechFlow:访谈中,有哪些关于IoTeX的重要信息您希望观众了解?


Raullen:以IoTeX为例,作为老项目,我们意识到加密领域人们更关注新项目,价值老项目可能未获足够关注。


但我希望大家知道,IoTeX一直在赋能代币,推动项目,不断探索DePIN稳定基础上的新方向。


我们已成为DePIN领域领先项目,未来将有更多DePIN项目加入IoTeX,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。
我们计划与所有DePIN项目方、投资者和媒体紧密合作,共同推动该领域发展。目标是促进DePIN赛道发展,让世界更美好。


延伸阅读:

  1. https://messari.io/report/the-depin-sector-map
  2. https://iotex.io/
  3. https://w3bstream.com/

Stay Updated

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from IoTeX Blog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.

与IoTeX CEO Raullen Chai一起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| IoTeX Blogs